由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主办的“第五届美国宗教文化暑期高级研讨班”于2005年6月21日至7月20在美国举行。共有8位中国学者参加了这届暑期班的研讨活动,他们是:南京大学宗教学系洪修平、赖永海和孙亦平教授、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陈建明教授、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侯杰教授、浙江大学艺术学系莫小也教授和复旦大学哲学系刘平博士。本次研讨班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人文学者亲身感受并了解当代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宗教文化现状,从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全球性视野来比较东西方宗教之异同,为今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并研究基督教提供一种文化参考与借鉴。
在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的带领下,学者们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怀着极大的热情,顶着炽热的夏日阳光,走过美国东西海岸的旧金山、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洛杉机等六大城市,先后听取了10多次有关美国宗教的学术讲座,访问了10多所具有不同风格的基督教神学院,参观了20多家不同族群的基督教会,深入考察访问了10多个华人基督教团体。学者们通过听取学术报告、研讨问题、实地考察和个别访谈等形式,与美国的学界、政界和宗教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不仅对美国基督教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今天美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一个深入而完整的认识,而且对美国学术界在宗教研究上的最新进展也有了基本的了解与把握。
旧金山:华人教会的蓬勃发展
在圣荷西参加了由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举办的“基督教与中国: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学术会议之后,学者们在旧金山开始踏上参访美国基督教文化的行程。美丽的海滨城市旧金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它作为亚洲移民的主要聚居地,已有了150多年的历史。据带领我们参访的教会义工介绍,2000年旧金山人口普查显示,旧金山的亚裔人口已经超过白人,而在亚裔人口中,大约有65%是华人。这个数据对于华人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从历史上看,华人移民一百多年来备受歧视与压迫,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华人不仅在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其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和参政议政的水平也大大提高。
学者们在参观金门大桥、渔人码头、中国城等旧金山的风景名胜时,发现以十字架为表征的基督教堂遍布各处。基督教在旧金山华人的信仰中占有什么位置?当地人告诉我们,凡是有华人活动的地方,就有华人自己的基督教会。那么,旧金山的华人基督教会有什么特点呢?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王忠欣博士带领学者们参观了大使命中心、基督之家第五家、环球圣经公会、南湾爱修葡萄园教会等华人基督教会和团体。学者们通过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或参加主日礼拜,或听牧师讲道,或与信徒座谈,从而比较真切地了解到了旧金山海外华人基督教会发展的大致情况。
据介绍,近几年旧金山的华人基督徒人数增长很快,一些教会要在主日连续举办好几场礼拜活动才能满足信众的需要,因此,老教堂不断地扩建,新教堂不断地出现,构成了旧金山地区华人基督教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今天的旧金山地区拥有多种类型的华人基督教会,有的注重灵修,有的注重崇拜,有的注重查经,有的则注重传道。学者们注意到,无论这些教会的风格与特点有多么大的差异,但通过信仰上帝来改善信众的生活状态,促进信众精神上的升华和道德上的提升,则是教会宣教的共同点。一些信徒告诉学者,他们最初参加教会活动,原因各异,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为了免费学英文,有的是寻求政治庇护,有的是为了交友与择偶,当然也有的人是单纯地追求信仰。无论他们刚开始基于何种目的,但最后绝大多数人都被上帝吸引。今天,他们在星期天走进教堂,既是表达自己对上帝的崇拜,也是期望得到一种精神放松和灵性提升,同时也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帮助,这是否是构成华人基督教会能够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点?看着那些有着良好教育背景和文化素质的海外华人将基督教信仰作为自己的生命之粮时所表现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刚刚踏进美国的学者们受到很大的震动,同时也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基督教信仰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
学者们通过参观环球圣经公会,不仅对《圣经》汉语译本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也看到华人基督教会对《圣经》研究及其对基督教神学建设的重视。《圣经》是基督教的根本经典,在汉语界销量最大的中文《圣经》是一百多年前由多位英、美宣教士合译而成的“和合本”。“和合本”出版至今,虽然对推动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影响甚大,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圣经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汉语的演进,它的语言表述已略显古老。为了向全球华人提供一本信仰纯正、忠实原文、又易读易懂的《圣经》,环球圣经公会组织华人圣经学者用现代白话文重新翻译《圣经》,经过近三十年的认真努力,“环球圣经新译本”得以隆重出版。为了让学者更好地了解并研究基督教,环球圣经公会还向学者们赠送了“环球圣经新译本”和一些有关基督教的研究书籍。
波士顿:美国宗教研究的新进展
位于大西洋岸边的波士顿是一座著名的文化城市,也是欧洲移民最早定居美国的地方。1620年,当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帆船于波士顿北面的普利茅斯登陆后,在当地印底安人的帮助下,经过艰苦创业,在异国他乡建立起自己家园的同时,也建立起了第一座基督教堂。今天,许多有着古老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林立于波士顿地区,向人们展示着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影响。
在一个月的行程中,学者们在波士顿停留的时间最长,参访活动也最为丰富多彩。每天上午,学者们主要是听取由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与波士顿大学联合举办的有关美国宗教研究最新进展的学术讲座。下午,学会组织学者们去参观波士顿地区一些著名的宗教文化胜地,如普利茅斯的“五月花号”帆船和登陆石、在美国建国史上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莱克星顿美国革命博物馆、位于波士顿城中的“自由大道”、有着丰富艺术藏品的波士顿美术馆和美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Newport,同时学会还带领学者们访问了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布朗大学、波士顿学院、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和圣约翰神学院等。晚上,安排学者们或参观华人基督教堂,或深入到华人团契活动中与信众一起座谈讨论。星期天上午则到教堂去观摩主日礼拜活动。
学者们在波士顿听取了六场精彩的学术讲座,从学术的层面上更好地了解到了美国宗教研究的最新进展。
波士顿大学神学院John Berthrong (白诗朗)教授的“美国的宗教多元现状”,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当今美国宗教多元化的情况。他认为,今天的美国人所信奉的宗教虽以基督教为主,但其它各种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也十分活跃,这样,美国社会就如同一个大市场,而各种宗教则成为一件件供人们选择、消费的特殊商品,由此反映出美国人在信仰上具有自由化与多样化的特点。这种状态虽然将在21世纪持续下去,但各宗教之间的区别,可能不会再像过去那样以宗派来划分,而是以神学上的保守或自由的倾向来作区分,这不仅反映出美国宗教信仰多元化的特点,而且也使宗教对话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
波士顿大学神学院Imani-Sheila Newsome教授是一位女性黑人学者,她的题为“美国黑人宗教史”的学术报告,从历史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非洲裔黑人教会史:1、在农奴制度之前的非洲宗教;2、黑奴及他们的宗教;3、黑人在美洲大陆的宗教生活;4、美国黑人中的宗教运动;5、当今美国黑人教会史的新研究领域及美国黑人中的伊斯兰教现象。她特别强调,美国非洲裔黑人教会史是美国宗教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穿着艳丽非洲服装的Imani-Sheila Newsome教授,为了表现黑人教会的民族特色,在讲座中即兴唱起了他们的崇拜颂歌。她的报告既开拓了学者们的视野,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很大兴趣。因为,过去学者们对美国宗教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各种宗教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发展,并没有深入到信仰者的种族与文化背景这个层面,而黑人现在美国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他们的宗教信仰势必会对美国宗教的发展走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波士顿大学神学院Wesley Wildman教授的“宗教与科学在美国”的报告,则是学者们最关心的学术问题之一。由于Wesley Wildman教授目前正在波士顿大学开设“宗教与科学”的研究生课程,因此,他不仅介绍了他所掌握的目前学术界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还以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发生的“猴子事件”为例,来说明创造论和进化论争论的焦点,并具体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于宗教与科学关系的五种观点:1、冲突论;2、各自独立论;3、对话论;4、整合论;5、自然论。他认为,如果不能理解基督教,就很难理解科学。同时,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讨论不只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它还涉及到道德、生态和人的心理、情感等社会人生问题,他的观点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波士顿大学神学院Robert Neville(南乐山)教授以“当代神学”为题介绍了基督教系统神学在美国的发展。他认为,美国的系统神学深受欧洲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启蒙主义思潮认为《圣经》中是有错误的,同时它还将其它宗教带到基督教面前,促使基督教神学家开始反思自己的信仰,并力图使基督教信仰与个人主义、民主主义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由于启蒙主义的反思主要是以道德为基点,对神学问题强调不够,因此,强调基督教身份、特征的做法就成为美国系统神学所关注的重点,其中有福音派和基要派两种不同的回答,它们构成了今天美国社会中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宗教基础。他还提出,神学研究有两个向度:一是大学等学术机构中着重研究形而上终极问题的学术神学,二是基督教会中宣讲信仰问题的教会神学,它们虽然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研究路向,但两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他的报告使学者们一方面了解了美国基督教系统神学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理解了今天美国社会中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宗教基础。而有关对“波士顿儒学”的介绍则引起了学者们对儒家是否是宗教的热烈讨论。
波士顿大学神学院Andrew Shenton教授的“音乐与宗教”讲座,不仅介绍了基督教堂音乐的特点,而且还从一个作曲家的角度帮助学者们来感受基督教音乐的崇高与美妙,以及教堂音乐对人的灵性升华所起的促进作用,使学者们能够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基督教对人类文化的实际影响。就在学者们离开波士顿的前一天晚上,Andrew Shenton教授还特地开车来到学者们的住处,送上他专门为学者们制作的礼物——由他创作并赶时间录制出来的基督教音乐的CD盘,以让学者们在回国之后,仍然能够随时欣赏美妙的基督教音乐。
剑桥圣公会神学院的Fran Bogle博士的“美国基督教所面临的社会公正”讲座所表达的强烈的社会关怀,给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认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们来到美国之前就有着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因此他们需要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其结果是,美国成为宗教最多元化的国家,据2000年的统计,在美国,基督教就有四千多个派别。今天美国的基督教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的挑战,因此,虽然许多基督教徒还在积极地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但一些主要的基督教组织已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环境污染、种族冲突、暴力、吸毒、卖淫等——的治理,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整个社会的关怀意识。
纽约:不同风格的基督教堂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之都”,虽然世界上各种宗教都在纽约建起它们的活动场所,但基督教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建筑水平上都最为突出。学者们在波士顿已经参观过热情奔放的黑人基督教会和彬彬有礼的白人基督教会的主日礼拜,那里的教堂建筑以及崇拜风格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纽约后,学者们在参观自由女神、华尔街、世贸大厦遗址、百老汇等纽约名胜的同时,又参观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教堂,从而更加深了对基督教堂建筑艺术的认识。
学者们在参观熙熙攘攘的华尔街时,就看见有着玫瑰色砂岩外观和铜雕大门的三一教堂的尖塔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中,由此而感受到基督教信仰对美国经济所起到的一种无形的影响。座落在华尔街旁边的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建于1697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安格鲁教区教堂。1789年,纽约曾为美国的首都,国父华盛顿就是在此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直到今天,该教堂依然在纽约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圣约翰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John the Divine)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的阿姆斯特丹大道和112街交界处,是全美最大的新哥特式教堂,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做礼拜,现由圣公会管理使用。据称,大教堂自1892年奠基以来,由于资金短缺和战争等原因,一百多年来,建筑工程时断时续,至今虽然只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建筑,但其宏伟开阔的殿堂、精美绝伦的壁雕和庄严雄伟的哥特式塔楼,已是令学者们叹为观止了。大教堂不仅是纽约市的重要景观,也是纽约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甚至还是他们探讨音乐与艺术、神学与伦理,以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国际问题的文化中心,这让学者们看到了基督教堂的文化功能。
学者们在纽约还参观了建立于1847年的圣安三一教堂(St.Ann and the Holy Trinity Church)。这座由红色砂岩石建成的教堂被公认为是美国哥特式复古建筑的杰作。该教堂内部充满着精雕细刻的装饰设计,例如,在高耸的中殿天花板上布满用灰泥雕塑的有关基督教的故事;在七千平方尺的彩色玻璃上描绘着圣经中耶稣家谱的标志Jesse Tree。这些形象生动、精美绝仑的艺术作品,让学者们赞叹不已。
在美国,基督教堂无处不在,甚至成为遍布城市乡村的审美景观。学者们经常看到,在城市中心金碧辉煌的大教堂广场上,有成群的白鸽在自由地嬉戏;而街区的小教堂则像家庭花园一样令人感到亲切温馨。坐着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时,路边的森林中会倏忽闪过一座又一座坚着十字架的教堂尖顶。虽然纽约的那些著名教堂给学者们带来了视觉上冲击,但更让学者们关注的是,纽约华人基督教会的发展。因为,随着华人新移民大量涌入纽约,他们在为华人社区经济注入了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为华人教会增添了生力军。据介绍,近年来,纽约华人基督教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华人基督教堂也不断新出现。这些华人基督教堂一般建在华人生活区,虽然建筑样式比较简洁,但里面的活动空间一般都比较大,功能也比较齐全。相比之下,一些美国的教会则出现了有所式微的情况。例如,纽约长岛的一间美国人的教堂,目前只剩下五个上了年纪的基督徒,一些华人教会正在考虑以租用或购买的方式接手这家教堂。学者们通过在纽约参观的不同风格的基督教堂,不仅大大开拓了眼界,同时也体会到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与它积极地融会不同民族文化是联系在一起的。
费城:基督教与美国建国
学者们参访的第四个城市是位于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特拉华河畔的费城。费城西敏寺神学院院长Peter Lillback教授全程接待和安排了学者们的生活与参访活动。费城是美国建国初期的首都,保留了大量的建国时期的历史遗迹。美国建国史上的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费城:1774年和1775年两次大陆会议在这里召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1787年美国第一部宪法也在这里诞生。1790至1800年间,费城还曾是美国的首都。因此,费城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如今,费城完好地保存着记载这段光荣历史的名胜古迹:独立宫、自由钟、国家独立历史公园、独立大道、富兰克林博物馆等。在参观费城的三天时间中,Lillback教授不仅带领学者们参加了教堂的主日礼拜和音乐会,而且还带领大家参观了费城的独立宫(即制宪大厅)遗址和华盛顿当年带领军队与英国军队作战的福吉冈等。他抓紧一切时机利用所见所闻来讲述基督教信仰以及基督教在美国建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围绕着基督教的历史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做了多场学术报告。
Lillback教授的每一个学术报告,甚至平时的每一句话,最后都要落实到弘扬基督教信仰与爱国主义精神上,这给学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督教究竟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和建国期间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Lillback教授在他的关于基督教的学术报告中,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信仰在二千年历史中的发展演变,然后对五百年前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不同教派的教义作了反思。他认为,今天的基督教,尤其是新教,虽然是非常多元化的,但不同的教派在世界观上或哲学上又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上帝是宇宙的终极存在;第二,上帝创造了人,并向人展现他自己;第三,上帝通过先知将他的“话语”传达给世人,对人具有特别的启示;第四,由于人的堕落损害了人与上帝的关系,因此,人是有罪的;第五,上帝通过“道成肉身”来拯救人,因此耶稣既是人,又是神,人通过信仰可以获得永生。这五点归结为,人有灵有肉,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赋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最后,他又从圣经、基督、信仰、恩典和牧师等五个方面比较了天主教与新教的差别,使学者们一下了就把握了基督教信仰的最基本特点。针对学者们的问题,他还专门作了“自由派与保守派”、“西方哲学如何影响基督教”两个学术报告,这对大家加深对基督教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Lillback教授不仅从学理上来说明基督教的历史与信仰,而且还帮助学者们从精神层面上来理解基督教及其在美国建国和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他认为,宗教是从人的内心体验开始的,真理也是从人的内心发现的。例如,在“华盛顿祈祷”的铜塑像前,他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软弱的时候,即使像华盛顿这样刚毅智慧的伟人,也会碰到在1777-1778年的那个严冬,自己的军队被英军围困在福吉冈荒野的巨大困难。当时,华盛顿带着士兵住在野外的小木层中,饥寒交迫,武器短缺,随着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面对巨大困难,华盛顿时刻求助于上帝。这尊铜像就是描绘华盛顿在行军路上,从骑着的马上下来,身穿军装,跪下仰天向上帝祈祷的情形。正是基督教信仰给了华盛顿无比的信心与力量,使他最终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而带领着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为美国的建国奠定了基础。没有基督教信仰,美国国家的建立与现代化的发展都是难以想像的。
华盛顿:基督教与美国政治
今天,基督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学者们来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白宫、国会、最高法院以及绝大多数联邦政府机构均设在这里。在华盛顿众多巍峨壮丽的建筑中,学者们轻易地就找到了许多重要的政府部门,如:国务院、财政部、中央银行和联邦调查局等。在马萨诸塞大街两旁,座落着许多飘扬着各国国旗的外国使馆,标示着华盛顿的首都地位。
学者们在华盛顿,不仅参观了那些著名的政治中心,如国会大厦;华盛顿之后美国历届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白宫;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以及杰弗逊纪念堂和林肯纪念堂等有名的纪念性建筑物,而且还参观了最近几年刚刚完工的国家大教堂。
国家大教堂是美国境内最大、全世界第六大的教堂,位于威斯康星大道和马萨诸塞大道之间的圣奥尔本山上。大教堂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建筑,庄严壮美,气势非凡。整个教堂不用一根钢梁,全部采用砖石结构。玫瑰色的巨大玻璃窗流露出的典雅特质,以及顶部的钟琴和十个一组的编钟,都显示出大教堂的高贵地位。教堂里保存着的大量的珍贵艺术品,例如二十世纪的马赛克精品——梵蒂冈大师巴多罗迈的《圣灵怀胎》、意大利画家提善的《圣母升天》和约翰·迪罗生的《庄严基督圣像》等,但让学者们关注的不仅是这些艺术品,更是这座教堂与美国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学者们了解到,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基本居民是由不同历史时期迁入的移民后代组成。今天的美国人来自于世界上100多个民族,分属于世界上三大人种和各种混合类型,因此,美国人已成为世界上语言和人种最为复杂的民族。移民们在进入美国时,也带来了各自的宗教信仰。从历史上看,美国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虽然今天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世界宗教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以至于有人认为,美国信奉的宗教种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多,但基督教仍然是美国各族人民信奉的第一大宗教。今天,美国大约有50万个基督教堂,数以千计的教派,96%的美国成年人相信上帝,90%的人经常参加祈祷,70%的人是教会成员,58%的人表示宗教信仰对他们非常重要,43%的人每周去教堂,30 %的人认为宗教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影响深远的国家,教会组织遍布全国,教会势力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美国建国200多年来,虽然奉行政教分离的政策,但基督教仍然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在国家大教堂里工作的一名神职人员介绍,大教堂里每天都要举行礼拜,星期天中午则有庄严的圣餐仪式,以及国家圣堂唱诗班的献诗。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国家大教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9.11事件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五是美国的祈祷和追思日,美国总统既没有在国会大厦前,也没有在白宫的草坪上,而是在白宫牧师葛培礼的带领下,在国家大教堂里,为世贸大厦及五角大楼恐怖袭击事件中的遇难者举行祈祷仪式。当时总统布什,以及四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卡特、福特和老布什,还有华盛顿的政界要人都出席了仪式。美国总统布什在祷告仪式上向现场人士和电视机前的民众发表讲话时说:“我们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站在这里,有太多的人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损失。今天,我们表明整个国家的悲痛。我们聚集在一起,来到上帝面前,为失踪和死亡的人以及所有爱这些人的人们祈祷。”国家大教堂成为美国政府为死难者祈祷,愿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愿美国人民创伤的心灵得到愈合,并号召人民重振信心的地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洛杉机:基督教与现代化的关系
洛杉机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学者们访问美国的最后一站。学者们在洛杉机参观了加州著名的水晶大教堂、巨型教堂Saddleback Church、恩福基金会和罗省华人圣经宣道教会等华人教会团体。
经过近一个月的访问,学者们在充分享受美国的蓝天白云、温暖阳光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秩序、效率和规范的服务,美国人的文明修养、敬业精神和爱国热忱,美国科技研究的前沿性发展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这些都引发了学者们进一步思考美国的现代化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美国是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宗教与政治分离,因此没有一个宗教团体能够干预政治,但实际上,宗教团体,尤其是基督教会对美国社会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这样,基督教就成为了解美国历史与现状、政治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例如,美国将独立宣言与宪法这两个重要文件作为立国之本,而这两个文件都有着浓厚的基督教精神。独立宣言提出:“上帝创造了平等的人类,上帝赋予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宪法就是在这种基督教精神的基础上运作的。可以说,没有基督教精神,就没有美国的建国以及今天的现代化。
随着美国社会的现代化,美国人也在寻找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学者们在洛杉机参观的一座巨型教堂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巨型教堂Saddleback Church建立在一座山上,它由一座大型礼拜堂和一些小型而简单的圆顶建筑群组成,每到礼拜日,大约有2万多人开着汽车从各地来经参加礼拜活动,山上顿时人潮涌动。据介绍,巨型教堂为了吸引信众,大量借鉴了市场营销的经验,通过模糊牧师与信徒之间的界线、废除教会内部等级制度、摒弃传统的说教、建立各类兴趣小组、为会众提供各种服务项目,其中甚至包括儿童护理、婚姻咨询、养老方式等新形式来吸引信众。巨型教堂的牧师轻松而幽默的演讲,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对传统教义的新阐释,来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正是通过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诠释,来面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社会,才吸引了那些对传统教义感到厌倦的人。因此,随着会众人数的增加,教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种巨型教堂的模式,是否代表了现代美国宗教一个发展方向,引起了学者们的思考与讨论。
短短一个月的宗教文化之旅,让学者们能够近距离看美国,尤其是看美国的宗教,不仅从学术上和知识上加深了对美国宗教,尤其是对基督教的认识,而且通过与基督教徒的广泛交流,从而更加直接、生动地体会到了基督教在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者们一致认为,如果不理解基督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美国。
在一个月的研讨活动中,学会会长王忠欣博士全程陪同,精心安排学者们的吃住行等日常生活。他的热情、细致、周到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使学者们从他身上体会到了基督教的博爱与奉献精神。而各地华人基督教徒对学者们的热情接待,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工作的热忱、对他人的关怀,让学者们在感谢之余,也进一步思考着宗教信仰的功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