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
傅有德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我應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的邀請,於2004年6月至9月在波士頓大學神學院做訪問學者,主要任務是從事猶太教與基督教關係的研究。所做主要工作如下
- 撰寫《猶太教研究》,約35000字。該文是北京大學張志剛教授主編的《宗教研究指南》中的一章。它系統闡述了猶太教的形成,信仰、教理、習俗、宗派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該書將於2005年春出版。
- 文章《彌賽亞:猶太教與基督教的不同理解》,主要闡述了猶太教和基督教對於彌賽亞的不同看法。猶太教:彌賽亞意為受膏者,指的是國王,祭司等,拉比猶太教中指世界末日時降臨的英明君主――作為大衛王後裔的彌賽亞,其使命是建立和平正義的王國。基督教:救世主,指耶穌。他具有神性,已經降臨,死後復活升天,末日時再度降臨以實施最後審判。二教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承認耶穌是彌賽亞以及彌賽亞的神性。
- 文章《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對話:問題與前景》,主要闡述二戰以來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對於猶太教和猶太人立場的轉變,對於反猶主義的譴責和尋求對話、改善兩教關係到努力及其良好效果。目前,兩教關係是歷史是最好的時期。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基督論問題上兩教無法達成一致,基督教不可能放棄耶穌即基督及其神性而迎合猶太教的彌賽亞觀,猶太教也不會承認基督教的基督論。這是兩教的性質所決定的。當然,這不應該成為兩教和睦相處的障礙。
在美國的近三個月中,除了在波士頓大學從事研究外,我還有幸參加了在北美華人基督教學會在Walker Center舉行的4次學術報告,以及波士頓、費城和華盛頓的考察活動。從中瞭解了美國宗教的現狀,宗教對於美國政治在歷史和現實中的地位和作用。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對宗教的功能,尤其是基督教在社會生活各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體會。
此次訪問原定六個月,因為我在國內過多的工作而中止。但是,近三個月的訪問不僅為我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和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使我完成了上述研究成果,而且使我對美國的宗教狀況,尤其是華人基督教的狀況有了較多的理解,體會到宗教在美國社會、在華人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在波士頓大學研究的成果將由由國內的出版社和期刊發表,它們將有利於國人正確認識猶太教與基督教的關係。這些成果也為我的教學提供了直接的幫助,為我今後的研究奠定了好的基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