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03年7月作为波士顿大学的访问学者,以“基督教伦理与儒教伦理比较研究”为课题,从清华大学来到美国。一年来在学术探讨和信仰体验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将所做的事情做一简要报告。
刚到美国停留在旧金山基督工人神学院一个半月。首先参加了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组织的“第三届美国基督教文化高级研讨班”在西部的活动。研讨班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与三谷华人教会及其成树桀牧师、南湾爱修葡萄园教会及其苏景星牧师、基督教机构大使命中心及其会长王永信牧师、环球圣经公会、家庭更新协会、康郡教会、美国教会等一系列组织,还有基督工人神学院的院长陈若愚及其他牧师们,以及许多的基督徒朋友们进行了多次交流座谈,沟通讨论。此外,还参观游览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市等。紧张有效的访问和交流,开阔了眼界,激发了思考。
研讨班结束后,我在基督工人神学院开始阅读搜集有关基督教伦理学的资料,期间听了鲍会圆牧师的《约翰福音》课,与神学院院长陈若愚牧师就基督教伦理学的教学问题做了一些初步交流,了解他们学院在这方面的教学情况,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参考书等等。此外,每周参加主日崇拜和查经班,参加一些教会的圣事活动、布道会,观看了许多传播基督教信仰的光碟片。上述种种活动既为我的基督教研究和教学积累了一定资料,也使我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从03年8月到现在我在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于03年12月在芝加哥参加了中国福音大会;03-04年参加了三次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美东地区读书研讨会。第一次03年秋季研讨会在哈佛燕京学社举行,我作为主讲人做了题为“基督教的博爱观及其对现代处境和儒家文化反思的意义”的报告。第二次03年冬季研讨会题为“基督教对于自杀的看法”,由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候选人吴飞主讲;第三次04年春季研讨会由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前院长、著名神学家白乐山(Robert Neveile)教授主讲波士顿大学关于比较宗教研究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04年在波士顿大学神学院听了“基督教伦理与政治”、“比较宗教研究”的课程,在纽约归正学院听了“伦理神学、”“圣经中的侍奉典范”、“十六、十七世纪清教徒的信仰及其生活”的课程。04年6月在纽约参加了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和纽约宣道会神学院主办的第九届“基督教与当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的论文是“从拯救观念看基督教和儒家的资源互补”。6-7月参加了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组织的“第四届美国文化高级研讨班”在东部的活动。首先在波士顿参观考察了多家美国人的教会、黑人教会以及中国人的教会,还探访了美国的基督教历史文化遗迹普利茅茨和五月花号及一些著名大学,听了波士顿大学神学院的几位学者教授关于宗教与科学、美国宗教多元论状况、美国当代神学状况、美国黑人基督教的发展史、基督教的社会参与的讲座;然后在美国的诞生地费城,在既是教授又是牧师的皮特带领陪同下,参观考察了独立宫、自由钟、美国宪法博览厅、还到了当年华盛顿所率领的大陆军与英国军作战的战场——离费城西北20英里的福吉谷。此外,或与牧师、或与教授,或与资助基督教信仰研究的基金会、或与专办和宗教相关的案件的法律事务所,多次就基督教与美国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座谈交流。最后在华盛顿住在华人基督徒的家里,参加了一系列的教堂崇拜、基督徒的祷告会、查经班,参观了国会山庄、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以及几所美国大教堂。从03至04年前后大约8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一直参加波士顿郊区华人圣经教会的妇女查经班,再次研读了《约翰福音》,同时还听了黄子嘉牧师的《罗马书》讲座。上述一系列活动使我在基督教信仰的层面上获得了非常深切的理解和体验,为我的基督教理论研究提供了非常必要的感性基础,由此促进了我对基督教文化的学术思考。
除了参加上述各种有关基督教的文化活动之外,更多的时间是从事学术研究,包括搜集资料、阅读思考、写作论文、构思讲义。在美期间写了7万字的随笔,包括诗歌、散文、感想等,写了8万字的学术论文,并草拟了基督教伦理学和中西宗教伦理比较研究两门课程的讲课大纲。下面将发表的论文开列如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