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赎罪的伦理:对《圣经》中两个犹大的解读
毕聪聪(四川师范大学)
《圣经》中有两个熟为人知的犹大:一个是雅各和利亚的儿子、约瑟的兄弟,哈兰的犹大,他和约瑟的其他众兄弟将约瑟卖到了埃及;另一个是耶稣的门徒,加略人犹大,他以30个银币的价格卖了耶稣,之后自缢于郊外……
-
C
论伊纳爵《神操》灵修——兼与静修主义比较
陈芃嘉(复旦大学)
伊纳爵·罗耀拉的《神操》是天主教灵修的经典著作,也是耶稣会灵修思想的核心。静修主义是东正教灵修传统的方法……
-
希望犹存:《列王纪下》的预表研究
陈久恩(浙江大学)
预表是《旧约》圣经的一个重要文学体裁,它启发读者要超越叙事本身,从更广大的历史进程的视角去发掘叙事所预表的内涵与指向……
-
中世纪教会法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贡献
陈沛志 (齐鲁工业大学)
本文所讨论的教会法特指西欧天主教的教会法。教会法从最初的一些规则和生活守则的汇总到有意识地发展成为具有复杂的法理理论基础和丰富内容的完整法律体系……
-
权利的终极之源——从洛克看基督教人性观对于自由民主政治的积极效应
储昭华(华中师范大学)
在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洛克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不仅深入阐明了政治社会的起源和宗旨……
-
D
论宗教的律法性
戴茂堂 (湖北大学)
一般来说,法律意味着一种秩序,宗教意味着一种信仰,法律与宗教代表了人类经验的两种不同的面向……
-
F
骄傲,一个基督教的诠释
范学德
在中国文化以及其他的世俗文化中,一般地来说,都不认为骄傲是“罪”,更难以相信骄傲是众罪之罪魁……
-
H
一个中学生眼中的中国基督徒
何修齐(武汉大学)
说起基督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初中的英文老师——黎国卫。黎老师教了我们三年的英文……
-
试论:基督徒的尊严
黄小玲(四川大学)
我们今天选择尊严作为讨论题目,相信是与温家宝那段,“中国人应该活的更有尊严”有关。什么叫尊严……
-
L
宗教的戒律与法治
李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有其自身所规定的戒律,如基督教的十戒、佛教的十戒、五戒等。这些戒律的作用是什么……
-
沙漠教父圣·安东尼的灵修思想
李红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圣·安东尼是古代著名沙漠教父,个人独修始祖。在安东尼的修道生活中,苦修的目标不是杀死身体,乃是杀死内心不健康的欲念……
-
艾克哈特的灵修思想
李立(江苏大学)
艾克哈特(Meister Eckhart)是中世纪德国著名的神秘主义哲学家与神学家,他的思想在当时曾引发诸多争议,甚至被控为异端,但却对后世欧洲的哲学与宗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巴特论政治决断
李泉 (暨南大学)
本文反思了二十世纪德国神学家卡尔·巴特针对教会进行政治决断时提出的行动指南……
-
理解尼采“上帝死了”的三重视域
梁卫霞 (东南大学)
“上帝死了”是尼采的一句名言,也是他全部思想的基石和核心。“上帝死了”是一个隐喻的、有道德主导意义的和形而上学性质的“重大事件”,我们可以从三重视域对之进行理解……
-
天人两分的神人关系——以《创世记》1-11章为中心
林艳(深圳大学)
在《创世记》伊甸园叙事里,人因偷食分别善恶之果而在智慧方面与神相似,但却失去了永生。在洪水叙事里,人神通婚生出与神相似的人,被上帝洪水灭世。人类建造巴别塔也是为了与神相似,上帝就变乱人类语言,分散万民……
-
基督宗教原罪观在文学中的情形
刘光耀(湖北文理学院)
奥古斯丁不仅是基督宗教原罪教义神学上的奠基人、完成人,而且是以文学形式表现原罪观念的第一部文学经典《忏悔录》的作者……
-
圣经中作为表征的头发
刘丽霞(济南大学)
圣经中有多处对头发的描写。这些描写有时是生命力/荣耀之表征;有时是宗教仪式之表征;还有时是性之表征……
-
文明抉择:民族-国家叙事、俄乌战争与三个罗马
刘平(复旦大学)
俄乌战争并非一般意义的上的地缘政治危机,而是具有深远的宗教历史背景和深厚的宗教-政治现实诉求。这场战争将三个罗马拖入其中,在民族-国家叙事之下呈现出中古-现代、守旧-创新的纠结与缠绕。而其中的核心依旧在围绕1517年的宗教改革而展开。……
-
《圣经》与人类文明一瞥
刘平(复旦大学)
在今日的后现代或逆全球化时代,《圣经》至少在四个方面证明自身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圣经》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的共同源头,对人类宗教文明、人类文明带来的影响具有绝对性……
-
士林哲学方法对近代科学兴起之贡献
刘孝廷(北京师范大学)
中世纪与近代不单在时序上衔接,在思想上也有内在关联,突出表现在形而上学与近代科学之关系上。其中,由士林哲学的知识与逻辑研究所突显的方法论探索,不仅提升了经验在知识中的地位,而且推动了大学的实验研究,乃至最终实现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论传统在近代早期的融合……
-
“信—义”结构的生存论价值
刘孝廷(北京师范大学)
“因信称义”是犹太-基督教中神人实践关系的提炼,新教常称其为“路德结构”,这也是整个西方近现代伦理学的思想基础……
-
从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宗教的意义
刘小英(武汉大学)
由于哲学、宗教与科学的思维对象及其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二者对于宇宙的结构与形态,就会产生出来不同的理论观点……
-
基督教罪观的历史演变
刘新利(山东大学)
基督教的罪观是基督教信仰中的基本教理。在2000年的教会历史上,不同的时代对于罪的观念有不同的偏重和表达方式……
-
社会公义的承载者是有信仰的个人
刘新利(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公义,可以说是人们对于美好社会的愿望的概称;它是人类生活群体的内在制约机制。一个存有较大公义的社会往往是一个拥有较多平等与和平的社会……
-
从法治与平等谈起
刘宗坤
何为法治?众说纷纭。英文惯用“法治”(rule of law)一词;而德文、法文则惯用“法治国家”一词(Rechtstaat/etat de droit)……
-
人的尊严:从超验价值到法律权利
刘宗坤
有关人的尊严的观念有着悠久的宗教渊源。在基督教中,人的尊严植根于人由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信仰……
-
N
基督教的“三重生命”观
聂萌(贵州大学)
基督教的生命观包含出生、重生与永生三重维度,它直面人出生之后的两大困境——漂泊与死亡,揭示这源于罪的破坏,并指出修复的唯一路径,即藉由重生调转脚步,迈向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