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基督教内地会是一个开放性的传教机构。不分国籍、宗派,凡信仰相同的教会都能加入其中。其创始人为英国人戴德生。1854年,戴德生到上海、江浙等省传教,1865年创办中华内地会。初创时期有英国传教士24人,到1951年西教士撤回时共1070人。
中华内地会总会设在上海新闸路1531号,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设有中华内地会办事处,负责派遣传教士来华事宜。
1876年12月,英国传教士康慕伦(Cameron)从湖北长途跋涉进入四川,不久前往打箭庐(康定),经理塘到达巴塘,渡金沙江进入西藏边境。这是内地会传教士的第一次入川考察。次年1月,英教士祝明场(C·H·Judol)和罗顿(R·J·landale)从湖南出发,经贵州入川。3月3日,祝明扬等到达重庆,沿途进行了考察。1877年1月英国牧师麦加底(Rtv.John.Mccathy)从镇江朔江而上,于5月初到达重庆,再经贵州、云南进入缅甸八莫,作了一次长途旅行和游行布道,这是外国传教士第一次入川传布“福音”。1880年11月,范约翰(J·W·Stevenso)和施亨利(Henry Soltau)从缅甸八莫出发,经过云南,于次年2月到达重庆,后去上海。
1880年,英国传教士侃莫(Cameron)、勒可回(Ceorge.Nicoll)到达成都,在正通顺街正式设立教会。并开始向附近县市发展[1]。与此同时,英国传教士克拉克(C·Clarke)也在成都租房设立教会。1885年,英人盖士利(W·W·Casstlt)从山西入川,在四川保宁府(阆中)传教,并任内地会川东主理人。1897年7月,西瑟端纳(Mr.Ceci-Polhill-Turner)与四名传教士到达打箭庐,在西藏人开的旅店传教,并在附近藏区巡回布道。
1890年5月,上海总会召开了内地会第二次全国传教大会。戴德生向大会建议,呼吁世界基督教在五年内派遣一千名传教士来华。会后,外国基督教会踊跃加入内地会,差派大批传教士来华,四川西教士人数迹迅速增加,传教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到1912年,内地会在四川传教范围已扩大38县市,兴建教堂237座,发展信徒2603人。
(一) 内地会在川南苗族区域的传播
内地会在川南苗族地区传播的主要区域是古蔺县和叙永县。古蔺以赤水河为界与贵州接壤,叙永县与滇东北相连,同为苗族聚居区。1904年,贵州安顺的内地会传教士党居仁开始在黔西北威宁县苗民中传教,1906年,威宁县苗寨“葛布”建起第一座内地会教堂。此后,内地会以“葛布”为中心,在黔西北迅速扩大传教,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教徒甚众的教区。由于川南苗民与黔西北苗民交往密切,葛布内地会的活动不久就传入了川南苗区。
1913年前后,在黔西北皈依了基督的苗胞影响下,古蔺县蔓岭乡苗胞马亚伯,大村乡苗胞张吉成,麻弯苗胞熊志宝等人前往贵州大定县(今大方县)拜访内地会传教士。传教士尊重苗族风俗习惯,对来访者又十分热情,使马亚伯等感到亲切,不仅接受他们宣讲的教义,而且热情邀请他们到古蔺传教。
1915年,贵州内地会传教士海烈斯夫妇由黔西北进入古蔺县传教,1917年在苗民集中的大坪乡建立起内地会在川南苗区的第一座教堂,并创办“华洋拯济会”,给入教苗民发放五升米和一段布。1925年,大坪教堂始附设小学一所。次年传教士土斐光华夫妇(英国人)到达大坪,带来两台玉米脱粒机送给苗胞,并将贵州石门坎传教士伯格里发明的苗文用于大坪教会小学教学。经海烈斯和斐光华夫妇的经营,大坪乡迅速发展成为内地会在川南少数民族中会传教的中心。
1920年,以大坪为中心的川南苗区内地会传教扩展到叙永县。牧师马述贤和英教士彩若夫妇到叙永传教,在叙永城区东城汛街建教堂一座。据1949年统计,该堂有房屋14间[2]。
内地会在大坪乡建立起川南苗区传教中心后,逐步向周围苗区发展.到1949年,古蔺、叙永一带苗族聚居区共设教堂4座,即古蔺城关教堂,大坪乡教堂、俟永城关教堂和赤水教堂。另有布道点27个。先后来此传教的外国传教士27人,其中英国19人,加拿大6人,瑞士1人,澳大利亚1人;教会培训苗族传道员20人,其中一人被提升为牧师。
(二) 内地会在川西彝族聚居区的传播
川西彝区内地会的传教活动有两个中心。
会理县内地会传教区始建于1920年,属澳大利亚内地会所设的云南武定县拖谷教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拖谷教区早在1906年就已形成,1921年,该教区首次派布道员罗玉花薄到会理九区摩坡左传教。局面打开后,拖谷教区每年轮流派布道员来此布道,李元高、李元秉、李新民、晏正太、张威林、杨自曜等先后被派到摩坡左任传道员。
1935年,会理内地会教堂建成,拖谷教区提升教徒白荣科为长老,并选出执事5人,主持教堂传教活动。该堂属下有教徒156人,分布于摩坡左,田房、他禄、红格拉等地。长老白荣科直接领导红格拉布道点,摩坡左由执事赵玉发领导,田房由执事白荣芳、李太祥主持,他禄受执事杨治中、白荣才管理。此外,在摩坡左附近的岔河村有一个教徒自设的聚会点。参加该聚会点活动的白彝常有200至800人之多。
会理内地会传教区开辟后,外国传教士开始来此传教和办学。1936年,一英国传教士到会理小黑著,与彝族奴隶主傅德合办一所小学,一边办学一边传教。此后,又有加拿大牧师刘福民,奥地利牧师王怀仁于1940年和1943年先后来会理传教。内地会较重视本色运动,因而会理教会一直由中国人担任长老和执事,外国传教士只是参与办学和传教。
康定县内地会总堂创立于1897。英国籍牧师叶某是年到康定创立“福者堂”,开始在康定诚及附近地区传教。叶主持康定总堂教13年后离去,由美籍牧师顾福安接替。顾在康定传教30余年,于1940年病死。同年5月,内地会川西藏区又派美籍牧师郭道时夫妇来康定主持教务。1942年,郭道时离康去彭山县传教,康定教由英籍牧师斐元弟接替主持。1946年1月,郭道明重返康定主持教务。1949年,美国牧师胡克昌奉派来康,大量在政府职中发展教徒。此外,先后在康定传教的还有中国传道员丁约翰、王永春等人[3]。1950年,外国传教士离境后,康定教务由西约翰主持[4]。
康定内地会为了向少数民族传播“福音”,几十年间作了不懈的努力。自教会成立起,康定总堂的传教就确定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对象,历届主持人都每年赴康南、康北少数民族地区视察教务,指导布道。1948年,教会曾派4名传教士携带大量药物、身着藏服,由藏语翻译陪同前往甘孜藏族聚居区筹办医院。试图以医药为开路先锋,打开藏区传教的局面。但是,由于藏族普遍信奉佛教,对基督教具有极大的排拒性,四教士在甘牧传教未取得进展,半年后返回康定。
自1897年至1949年的半个世纪,康定内地会的传教基本在彝汉族人中进行。1946年,总堂派英国传教士海恒博到昭觉彝区开拓教务。海氏在昭觉进行勘察后不久回国,1948年才重返昭觉。海恒博此次到达昭后,在城内购买土地修建了教堂一座,并建诊所和住宅,打开了传教局面。同年,内地会差会又增进友谊派传教士海仁辅、魏作安、丁执甫等人到昭觉,由总堂分往竹核,传教。三人曾筹划在竹核彝区购土地修建住宅和医院,后目标未能达到。
(三) 组织结构和信仰特点
内地会在中国的最高层组织为中华内地会总会(设在上海),总会下辖西南、西北,华东区会,设区主任主其事。区会下设省立任(或称监督)一至二人。西南区会由澳大利亚人贝德立任主任,常驻上海,不定期到西南巡视教务。西南区会在四川所辖的川西区会设在成都,监督为澳大利亚人云登;川南区设于重庆,监督由澳大利亚人陈荣福出任。
此外,内地会还在四川设立两大地方教会——川西和川南西联合会。内地会在四川少数民族区域的传教属该两大地方教会领导。川西、川南联合会直接受差会的监督,每年正月召开联合大会一次,代表由各堂会选派,外国传教士为当然代表。大会选举五人组成联合会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文书、司库、会计各一人。理事会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商讨推动联合会工作的有关事宜。
川南联合会设在泸州市平选路61号,1948年成立,张尔定任理事长。下辖重庆市、宜宾市、南溪、泸县、泸州市、叙永、古蔺、赤水、江津、合川、合江、武胜、綦江等十三市县。据1956年不完全统计,该区先后共设教堂33座,发展教徒470人,有房产134间,并办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等社会服务事业。
川西联合会办事处设在成都正通南街37号。其下辖的堂会分布于成都市、灌县、崇庆、大邑、邛崃、双流、新津、彭山、眉山、青神、蒲江、丹棱、峨嵋、乐山、五通桥、懋功、康定、昭觉等十八市县,教徒680人[5]。
内地会尽管包容众多基督教宗派,但信仰上主要受英国循道会影响,在中国的教会奉行以下基本信条:
内地会的宗教仪式比较简单,有“圣餐崇拜”,“施洗礼”,“主日崇拜”,“特别节日崇拜”等。信徒默祷、唱诗、祷告、读经、证道、祝福,这几个程序完成,仪式就称结束。信徒本着心甘情愿的原则把事先准备好的钱恭敬地投入奉献箱而离去。
主持仪式的人最好是牧师,如无牧师由由富有灵命的长老执行。主领人不穿圣衣,与出席仪式的男女信徒一样,“采取以圣洁端庄的衣服为原则。”[7]
教会的非常规仪式为“封立牧师典礼”。一个信徒或传道人员具备一定条件、在工作上能够表现神的荣耀,再加上自愿立志接受神的吩咐担任圣职,就可申请封立牧师。申请后,由一位富有灵命经验的牧师审核,如认为申请人合格,就向教会正式提出为之举行“封立牧师典礼”。举行封立仪式之日,申请人所在教会慎重地邀请多位牧师和全体信徒出席。仪式开始时,受封人到圣坛跪下,到会牧师志立,各伸出右手按在受封人头上,共同庄严祷告。然后,由主封牧师宣布受封人已接受牧师圣职。封立典礼结束后,由出席仪式的全体信徒上前与新牧师握手祝贺,共同赞美荣耀归于主名。
注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