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做了一些研究,某些大学也在本校做过关于大学生的信仰问题的内部调查,但是,以一个地区多所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实地了解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以及他们对基督教的认知程度的研究还是空白。对此,笔者在广东省的五所大学发放问卷,就有关信仰、宗教、基督教的14个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反映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既理性、宽容,也困惑、迷茫。
一、关于问卷调查的说明
此项调查在广东省内的五所大学中进行,包括省会城市广州的三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中等城市的两所大学:汕头大学和韩山师范学院。选择以广东省生源为主的这五所大学,是希望借此了解,走在中国改革开放前列,受市场经济冲击较早、亦较多的地区的青年一代对宗教的态度。这五所大学的学生来源包含了广东省的每一个地区,也有少数外省学生,还有一些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学生,在反映广东及周边地区青年人的思想状况方面有代表性。
此问卷调查的方式是由该五所大学的在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其所任课的学生中进行随机发放,即时回收,以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自主性。最终收回问卷样本共510份,其中,研究生105人,占总数的20.6%,本科生405人,占总数的79.4%(包括在职业余攻读大学学位的学生64人)。就学生性别而言,男生为217人,占总数的42.5%,女生为287人,占总数的56.3%,这大致符合现在中国大学生的男女比例,另外,有6份问卷没有写明性别,难以区分是无意还是有意漏填。学生的年龄多数为18-30岁,共463人,占总数的90.8%,31岁以上的有47人,占总数的9.2%(主要是在职业余攻读大学学位的学生);文科学生为341人,占总数的66.9%,理工科学生为169人,占总数的33.1%。文科学生在用文字发表个人见解方面较理工科学生更为积极。
二、有关问卷内容的统计
本问卷共有14个题目,每个题目中有2-3个供选择的答案。
第1题:你是否听说过基督教?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502份,占总数的98.4%,答案为“否”的只有8份,占总数的1.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基督教略有所知。
第2题:你对基督教是赞赏、反对、无所谓?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130份,占总数的25.4%,答案为“反对”的为12份,占总数的2.4%,选择答案为“无所谓”的为368份,占总数的72.2%。反映出学生对基督教持反对意见的为极少数,持赞赏态度的人虽不算少,但大多数人持中立态度。
第3题:你认识的人中(包括你自己)是否有人信仰基督教?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355份,占总数的69.6%,答案为“否”的为155份,占总数的30.4%,反映出在大学生的身边信仰基督教的人已不是少数。
第4题:你认为信仰基督教是好事、坏事、不知道?
选择答案为“好事”的为229份,占总数的44.9%,答案为“坏事”的为13份,占总数的2.5%,选择答案为“不知道”的为253份,占总数的49.6%,另有15人认为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或者无好坏之分,占总数的2.9%。还有学生对这一问题提出意见,认为“这些答案非黑即白,绝对化的程度高,设计不合理,因为人的灰色地带很多。”本题故意把问题极端化,正是想看看学生的应对。选择“不知道”的人几近半数,说明他们感到难以用是非观念来判定信仰问题。而认为信仰基督教是好事的人不少,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学生的心目中基本上是正面的形象。
第5题:你认为信基督教的人是好人、普通人、坏人、不知道?
选择答案是“好人”的为64份,占总数的12.5%,答案是“坏人”的仅为1份,占总数的0.2%,答案是“普通人”的为351份,占总数的68.8%,答案是“不知道”的为86份,占总数的16.9%,认为无好坏之分的是8份,占总数的1.6%。这题与上题的情况相似,学生没有把信仰与是非挂钩,表现出一种宽容的心态。
第6题:你是否想知道多一些有关基督教的知识?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364份,占总数的71.4%,答案为“否”的为140份,占总数的27.5%,有6份弃选,占总数的1.2%。说明多数学生愿意了解基督教。
第7题:你觉得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宗教信仰吗?
选择答案“是”的为233份,占总数的45.7%,答案“否”为140份,占总数的27.5%,答案“不知道”为124份,占总数的24.3%,有8份另选“可有可无”或“不一定”,占总数的2.5%。可见有半数以上学生不认为宗教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不少人认可宗教信仰的存在。
第8题:你对以下哪种宗教有好感?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其他 (可以复选)?
选择答案为“基督教”的为184份,占总数的36.1%,“佛教”为238份,占总数的46.7%,“伊斯兰教”为24份,占总数的4.7%,“道教”的为62份,占总数的12.2%,还有91份选“全无”、“一样”或“儒家”等。除以上基本情况外,选择对基督教“赞赏”并认为信仰基督教是“好事”的问卷中,在本题选择对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有好感的有10份。近半数学生对佛教有好感说明佛教在中国民间有比较深厚的土壤。
第9题:你是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有相似性?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330份,占总数的64.7%,答案为“否”的为176份,占总数的34.5%,有4份为“不清楚”,占总数的0.8%。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基督教。
第10题:你是否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基督教是相冲突的?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127份,占总数的24.9%,答案为“否”的为372份,占总数的72.9%,另有11份选“不知道”或“部分有”,占总数的2.2%。与上题相似,多数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不是对立的。
第11题:你认为共产主义是否是一种信仰?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343份,占总数的67.3%,答案为“否”的为108份,占总数的21.2%,选“不知道”的为58份,占总数的11.6%。这题虽然与基督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反映出中国大学生所受到的正统教育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而对于其他信仰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12题:你是否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精神支柱?
选择答案为“是”的为485份,占总数的95.1%,答案为“否”和“不知道”的为25份,占总数的4.9%。作为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其精神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第13题:你最愿意与谁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亲人、朋友、有相同信仰的人、其他?(可以复选)
选择答案为“朋友”的最多,为304份,占总数的59.6%,“亲人”其次,为141份,占总数的27.6%,“同信仰的人”112份,占总数的22%,另有13份选“其他”,占总数的2.5%。年轻人交往得最多的是同辈人,而感情上最可靠的是自己的亲人,因此,朋友和亲人对他们的影响最大。
第14题:你认为人的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生命、财富、信仰、其他?(可以复选)
选择答案为“生命”的最多,为349份,占总数的68.4%,“信仰”其次,为104份,占总数的20.4%,“财富”为34份,占总数的6.7%,选“其他”的为74份,占总数的14.5%。中国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已经普遍认同,信仰的地位也不可小视,而对财富的渴求并未凸显。在大学生其他的选择中,内容则非常丰富多彩,包括生活质量、个人尊严、满足感、健康、梦想、动力、理解、事业、亲情、爱情、友情、快乐、希望等等。说明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太多的需要应该得到满足。
三、自由言论中的观点
本问卷的最后一部分是自由言论,即可以就相关的任何问题发表个人看法。在收回的问卷中,在这一栏表达了意见的有126份,占总数的24.7%,即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发表了看法,说明他们对此项调查的参与还是比较踊跃的。
学生的自由言论主要是对信仰的看法,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信仰问题和宗教信仰问题。言论中较少直接评价某一种宗教,但也有赞扬基督教的,如:“我认为在重要的图腾崇拜和宗教、非宗教的信仰中,基督教是一种较理想的精神支柱,它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扩张力,是改造世界(包括人类本身)的一种重要动力。”
关于信仰,除了极少数否定的观点,如:“有没有信仰都无所谓,有命才最重要”外,大多数人持肯定的态度,典型如以下言论:
人一定要有精神,有信仰,否则与动物无异。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因为世界既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人作为万物之灵,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在人的内心世界里,是无法用理性的科学解释一切的。信仰是一种力量,给人勇气和信心,让人的心灵更加豁达。
人应该有精神支柱,此乃人禽之辨。人没有信仰等于没有精神价值。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信仰,因为社会之路不是平坦的,甚至在某些时候人会伤痕累累,此时,信仰支撑着自己,度过难关,迎来灿烂的明天。
关于宗教,大学生的看法是很不同的,有的说“不喜欢虚无缥缈的东西,脚踏实地地做人最重要”,有的“喜欢精神上的自由,不喜欢信教。”,有的“讨厌宗教外在的形式,而欣赏其内在的精神所体现的和谐之美。”但也有人认为,“宗教信仰是精神满足的一种途径”,因为“当生活得累时,信教会给人慰籍”,特别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人)应该有一种释放、一种精神寄托。”
不少人肯定宗教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认为“宗教信仰能抑制人的罪恶念头。”“宗教如果能够对社会起促进作用,就应该推崇。”“作为精神支柱,宗教在一定时期有其存在的依据。”有人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教人为善的,但有些传道者的素质不佳。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宗教持反对态度,如:
宗教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寄托,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是迷惑人心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它终究会在生活中消失。
不赞成宗教的存在,宗教信仰束缚人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
宗教有时会引来很多争端,不推崇。
应对宗教有一定了解,以防被坏人利用。
中国人是聪明的,宗教往往是被人利用的对象。
甚至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值得关注的、过激的言论,如: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不想信洋教。
宗教耗费人民血汗养活了一批又白又胖的宗教寄生虫,废之!杀之!
但普遍的看法是每个人应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是否信仰宗教是个人自由,应该是一种自主选择,而不能强制。
信不信教是个人问题,视乎教义能否走进人心里,让人觉得安慰或其他好的感觉,支持生活。
是否信教属个人自由,不存在好坏之分。各宗教之间也没有优劣之别。
的确,大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想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反映出青年人思想上的不成熟,也体现出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在收回的问卷中,有大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复杂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故事一:我有的亲人信佛教,有的则信基督教,在平时的生活中,矛盾冲突基本没有,但当遇到某些“重要”节日或事情时,则不然,比如清明节、比如对死亡的看法(信佛教的人担心自己死后没人上香,因为她的儿子信基督教)。又如信基督教的人在新年时不派发红包,不参加某些祭奠祖先的仪式,这些行为被认为是有违中国(广东)传统(习俗)而会引起矛盾。
故事二:我姑妈是信仰基督教的,在我奶奶去世时,大家哭得很伤心,又烧香,又跪拜,她因信耶稣不参与这些佛教仪式,而被别人指为“冷漠无情”。
四、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评估
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处在中国和世界急剧变化、社会形势极其复杂的时代。他们是在高教大发展的形势之下跨进大学校门的,同时也面临市场经济冲击之下的激烈竞争,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和经济上有更多的需求,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
目前中国的社会形势是:价值观念多元化、个人目标功利化、学校教育僵硬化、社会风气世俗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越来越务实,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上。但是,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宗教对他们来说是浮躁、匆忙的现代都市中一个让人心情宁静的场所,是放松心灵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富有感性色彩的基督教在大学生中快速传播。有大学生写道:“在三大宗教中,我比较喜欢基督教,进教堂能让我产生神圣之感。我喜欢圣经故事。基督教徒的圣歌用美声唱法唱,也是我喜欢(基督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基本上是比较宽容和理性的态度。如有大学生写道:“基督教和佛教都是以教人为善为宗旨的,这是非常好的,我也希望这个世界充满爱与真诚,没有人欺压人,大家和谐相处,一起幸福地度过短暂而有意义的人生。”他们认识到,宗教是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都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应当支持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应该以某一种文化为唯一的模式。“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还有中国的道教,都是前人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因此不能偏执地说哪一个绝对好,而应该发扬‘拿来主义’,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的生命。”“各种宗教有相通相似之处,可以扬长避短。”他们也指出,宗教是社会上的客观存在,宗教的合法地位得到国家保护是国家体制健全的标志。但他们不希望有人利用宗教,导致出现邪教和恐怖主义,因此认为保持理性的信仰是必要的。他们还提出:“无论何种宗教,都应与科学相结合。”“信教,信其理,不信神。”
大学生们认识到,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种共同信仰或终极价值观,人们的精神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人便可以为所欲为。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感到孤独和空虚,甚至放纵。所以,“上帝是必需的,即使没有,我们也要把它创造出来——你心中的上帝。”那么,青年人心目中的“上帝”是谁呢?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很不确定的。不少大学生为此感到迷茫,不知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要干什么,并常为这些问题感到沮丧。他们觉得这年头很少有人真正有坚定的信仰,他们佩服和羡慕上一代人有属于自己的信仰,而不知道自己现在该信仰什么。
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无神论的教育背景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还有相当影响,共产主义仍然是不少大学生崇奉的信念,有的学生说:“有生活保障后,就应以信仰为最重要,至高的信仰就是为大义而敢于牺牲。”这种大义就是共产主义,因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一个人有了这种社会理想,就会产生一种对社会、国家、家庭的责任,就能够产生更多的动力、更多的责任。”但他们对这一信念的理解不再简单、抽象,而是表现为“上进、与人为善、正义”等具体的内容,追求“为自己,也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了人类社会能和谐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并不是垮掉了的一代,而是有希望的一代,尽管他们的思想中也有很多问题,有迷茫、彷徨、失落、不满、愤懑,但主流仍然是好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