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的位置: 主页 > 思道学刊 > 第一期目录 > 正文

发 刊 词

王忠欣 刘孝廷
No.1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结合物。从人存在之初,人的精神生活也就同时存在了。人除了物质本能的需要,友谊、爱情、艺术、信念、宗教、盼望等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人对真、善、美、圣的追求源自于人之本性。人生中充满了苦痛和灾难,很多都是人无力面对和承受的,需要靠着精神的力量才能坚挺过来。

人的生命中所需要的精神,也就是那种给人带来盼望、使人着迷般不断追寻的至上精神,囊括了真、善、美、圣的全部意蕴。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每个民族、国家,每种文化对此都有不同的表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不约而同地用“道”来表达他们理想中的最高境界,或是取得幸福、智慧、完美人生的密码。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子也在《论语》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至于“道”究竟是什么?孔老并未提供规范而具体的内容,或许是因为不易或不能讲清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把“道”理解为一种最高的精神之境,或终极的真、善、美、圣之源。

世界文化中也有对生命、真理、道路思考和追寻的精彩描述,内容主要集中在古老而权威的文明经典——《圣经》的文字中。《圣经·约翰福音》将宇宙万物包括人的生命的源头称为“道”,“道”也就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上帝。《圣经》说上帝是个灵,上帝是一种精神,上帝就是精神本身,而道就是这一精神的表现,是有关生命、真理、道路的奥秘所在。

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和幸福的自我完善过程。对真、善、美、圣的思索和追寻是人的生命意义和真谛所在。作为当代知识人,爱学习、好思考是必备的特质,而以理论化的方式追寻和思索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更是无尚的蜜宝,成为他人前行的滋养和路标。为此,我们希冀朋友或同道们能够用一种敞开的胸怀拥抱不同的文化,思索隐藏在不同文化中的融贯的“道”,在思想交流和互动中更加靠近终极的至真、至善、至美、至圣。

基于如上理解,我们编辑出版这本《思道学刊》,企望从思想、文化、学术等维度探究和展示与人类精神生活相关的多种议题,也奢望这些探讨能激发和引导更多的人对生命、真理、道路的思索,不断投身于人类文明前运的洪流并有所成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