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岁月眼中过 有爱清景心底留 —— 公元2018之学术记事
刘孝廷
我自认是个十足的懒人,可家里人又说我是一个不怎么闲着的懒人。那意思或许是说我整天瞎忙,不干正经事吧。这话确有一定道理,回首2018可以找出许多印证,比如能够发现有这样几多几少:事情折腾的多,最终落实的少;书本翻弄的多,系统读完的少;发言提纲写的多,发出来的文章少;各种焦虑日渐多,灵命进深却很少;……。
一、2018感人事
2018第一个感叹的事例,是关于尼泊尔印象的反差。由于我院的一个博士留学生古马尔是尼泊尔人,他在自己的国家小有影响,所以4月我们就去那里组织了一个会议,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尼泊尔。说实在的,去之前我真不知道尼泊尔条件那样艰苦。我以为他们世代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气候条件都非常好,即使不如瑞士,也一定生活得非常好,可是眼前的事实不是这样。后来想想,他们2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2000万人口,被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四面包围,其中印度占东南西三个最有价值的界面,中尼之间则是高山群,著名的珠穆朗玛峰就在其中。尼泊尔自己没有出海口,想发展哪那么容易。但是,另一方面,封闭和不发展也造成了尼泊尔人的慢节奏和安适感,其幸福感又远高于中国。这也是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稳定的精神生活的缘故。这对我的灵性是一次巨大的触动,同时激励我11月第二次去尼泊尔“再探究竟”。只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国游客和开发商的大量涌入,尼泊尔的中心城市如加德满都等,也开始出现经济繁华和商业不规范现象,其后果实在令人担忧。
另一个感叹的事例来自台湾辅仁大学前校长黎建球教授。黎校长在国际学界声誉卓著,不是我关注的重点。8月的北京世界哲学大会前,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哲学治疗讲习班”,黎校长来主讲,因我2008年在辅大访学两月,所以十年后再次相见,感到非常亲切。但我发现,岁月几乎没有在黎校长脸上留下痕迹。要知道黎校长1943年出生于江西,已是75岁的“老人”了,可是看起来精神特别爽烁,谈笑风生,最多也就60岁。问其究竟,原来他每天练健身,长途骑单车、做俯卧撑、掰哑铃,仿佛托尔斯泰再世,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这使我忽然记起十年前在辅大听黎校长课时,他在课间跟同学秀肌肉的场景,不逊于网红王德顺,看来功夫都在平常。这无疑是一种新的积极的、“不服老”的老年观,对于中国大陆未富先老,已经付不起养老金的社会治理来说,至少从个体方面有许多启迪。
再一个感叹的事例,是12月26日去大连送“红包”。以前我只知道王忠欣博士他们在云南和四川有奉献,但是直到2018圣诞节的前几天我才知道他们在大连金州也有负担。原因还是因为忠欣兄请我替他去给农民工的孩子们发“红包”。我26日上午坐飞机到大连,下午联系到大连124中的李春艳老师,在放学前把几十个红包分发给花名册上的学生们。李老师主持,并请我代表忠欣博士现场讲几句话,我仓促应对也讲的很激动,有点语无伦次。但是,孩子们特别高兴,有的手里拿着我带给他们的糖果,凑到我眼前问“老师啥时候还来?”仿佛我是那个圣诞老人一样。我回答说,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明年圣诞节的时候还会来。这次活动有三方面促我深思,一是王忠欣博士自己家里还有负担,几次调整航班都来不了中国,但还是不愿对孩子们食言,特别是不想让孩子们在新年失望,所以就请我赶在元旦前一定把红包发给孩子们。说起来,美国有一批特别好的朋友和兄弟姐妹,他们对中国大陆的关怀和投身热情,不辞辛苦、艰难到位,让我这个大半辈子夸夸其谈、坐而论道,通过教书来传道授业的国内学者无比汗颜,并经常生出一种罪责感。第二个是李春艳老师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持守与乐观,让我体会到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在什么条件下都传递爱和释放爱。第三个是孩子们的单纯与希望,那种幸福感是那样地纯洁而美好,让我们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希望所在。它同时提示我们做大人的,一定要保护好这块心灵的圣地,无论自己干过什么缺德事,也不要摧毁孩子们的希望。
二、2018遗憾事
- 由于时间冲突和估计不足,最终没能参加4月26-30日在广州举办的“佛耶学术对话会议”。这已经是连续第二次缺席了,很对不起会议组织者和各位会友。
- 按照已经形成的二年一次的惯例,2018年应该举办“第九次科学与信仰学术会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耽搁,希望2019年能够尽力弥补。特别是把《科学与信仰研究集刊》编辑与出版的事抓起来。
- 虽然已经与北师大出版社谈妥编译出版中文版《莱布尼茨全集》事宜,但是一年过去了竟然还一本没动,说来也很焦灼。
- 2018只发表了散碎的四篇文章,其中只有一篇英文的比较有分量。希望2019有所提高。
- 有的研究项目本应该在2018结项,也只能推到2019了。
三、2018流水账
2018年参与和张罗了一些学术活动,能回忆起来的有如下几项:
- 4月15-20日赴尼泊尔加德满都特里布文大学举办“第17届有机宇宙论国际会议”,致开幕词并发表演讲《论宇宙的深层有机性》。
- 4月21 日适逢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所长斯米尔诺夫院士访华,故参加张百春教授在北师大主持的俄罗斯哲学研讨会,但只与老相识斯米尔诺夫私下进行了一些交流。
- 4月22日参加北师大田书峰老师举办的希腊罗马哲学研讨会,会上见到中山大学徐长福、山东大学谢文郁等教授。当晚19点30分,请谢文郁教授到我组织的爱学读书会报告了《学术与人生——谢文郁教授谈治学》。谢教授学养深厚,著述等身,报告和交流使听众大受教益。报告共三部分,包括:①个人求学经历与经验;②信仰与人生追求;③读书与治学方法。然后交流讨论。
- 5月4-6日是周末,按照学院指派到江苏扬州为管理哲学第23班讲科技哲学,但我实际的讲授已远离标准教纲,大部分是我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同样内容两周后又到乌鲁木齐讲了一遍,效果似不如前。
- 5月19日应邀参加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国际莱布尼茨中心揭牌,并现场做了《博物的哲学》报告。或许听众都不是哲学的,所以整场报告没有什么回应。
- 6月6日应北京林业大学马院副院长张秀芹教授之邀,给他们的学生做了一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报告,北林党委书记现场听讲,所以我只能在报告中约略地透露一点点关于生态信仰的思路。
- 6月15 赴长春参加“第五届哲学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学术研讨会”,同时庆贺导师刘福森教授75岁华诞。时光如梭,当年我第一次见导师时,导师比我现在还年轻10岁,所以我在会上发表了一篇比较有情感的演讲。
- 6月22-24日到甘肃张掖学院参加“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学术研讨会,作了《一带一路的博物学》主题报告。期间顺游了敦煌。
- 7月24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自然辩证法智库研讨会”,会议决定秋季启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智库论坛。
- 7月28日在昌平怀氏国际幼儿园举办“首届博物教育(国际)论坛”,作了《走向博物教育》的报告,几位美国学者以及王治河、刘华杰等专家到会并作了报告,效果很好。
- 8月9-11日在京师大厦参加“哲学治疗讲习班”,主讲了一个下午的课程《哲学治疗:草描与审思》。
- 8月13-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这是2018年中国哲学界的重头戏。我参加了其中的六个分会场,做了三场报告三场主持,其中有关于利玛窦来华的,有关于哲学治疗的,有关于有机宇宙论的。
- 8月16日世界哲学大学期间赴甘肃兰州讲了半天儿童哲学,下午又匆匆返回北京开会。
- 8月21-22日在北师大京师学堂举办“第三届北师大-莱顿大学哲学工作坊”,主题为“古典哲学与比较哲学”,来自中国、荷兰、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四十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 9月7日在安徽黄山学院举办“国学与现代科技研讨会”,作了《中国自然知识的底基和基本原理重述》的主题报告。
- 9月14-15日赴长春参加吉林大学哲学系60周年系庆活动,作了《作为哲学家的邹化政》的简要发言。
- 9月16日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方在庆教授主办的中德科技史会议。
- 9月17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世界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 9月24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智库论坛(1)”,邀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作《致毁知识问题及其诊治策略》报告,评论人是中国科学院康大臣研究员。
- 9月25下午邀请王忠欣博士在研究生《科学与宗教》课堂上作《进化论在美国150年》报告。
- 9月26日在国子监“蒙以养正”论坛作《中国湿性经验的教育价值》报告并接受电台采访。
- 9月26日下午在北师大组织召开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延伸主题“学以成人之信以成人”座谈会。
- 9月28日-10月6日赴美参加南加州井边餐叙研讨和考察活动,在研讨和上报告了《马克思与基督教》。
- 10月11-16日赴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大学参加“第18届有机宇宙论国际会议”,报告《中国自然知识的规范和原理》。
- 10月27-29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参加并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理事会换届选举会议。
- 11月12日在北师大组织召开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延续主题系列座谈讨论之二“学以成人之希望与成人”交流座谈会。
- 11月14-18日赴尼泊尔蓝毗尼大学举办“首届亚洲自然哲学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多彩的亚洲自然经验”,在开幕词中提出“哲学亚洲”概念并作《亚洲自然经验的诗性特质》主题报告。
- 11月26日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中国自然辩证法智库论坛(2)”,邀请北京理工大学范春萍教授作《爬出杰文斯深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刀锋险径》报告,评论人为北师大田松教授。
- 11月28-30日赴武汉参加城市自然教育研讨会,即席发言《自然教育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 11月30日-12月2日参加在杭州桐庐举办的“生态行动——当代生态文明的实践智慧研究学术研讨会”,并作《论作为实践智慧的生态文明》报告。
- 12月7-9日赴韩国首尔中央大学参加“首尔-北京哲学论坛”,并作《希望的儒学与儒学的希望——杜维明先生精神人文主义献疑》报告。
- 12月15日赴江苏东南大学参加“哲学与时代精神学术研讨会”并做简要发言。
- 12月18日在玉泉路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并作《塑造具有伟大时代担当的新世界的哲学》发言。
- 12月28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作《论生态信仰》报告。
四、叙后缀言
2018经历了许多事,感念多在随记里。但有一点感觉日渐强烈,即随着年齿日增而愈益坚定于一种内在化的成人路线,特别是做人要讲灵本论。这是往贤们(比如黑格尔、狄尔泰等)大量涉及而在规范意义上仍然探究不多的议题。按照汉字,人有一撇一捺,二者是既需要合起来讨论,也需要分开来探究的,这样才能翻转世界、窥见完整的人生宇宙。因为归根结底,人类是要在这个外在的物种脑壳内部建立宏伟的精神大厦,并返回来在地上建造理想的国,或者这本来就是合一的过程,而需要这个高智力物种作为终极目的深思之笃行之。
- End -